

活跃成员
热门视频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2004年1月11日上午,参加《科学(7~9)年级》课程实验骨干教师国家级研修班的学员,在薛跃规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历时3个半小时的科学探究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次活动围绕什么是裸子植物,或者说怎样给裸子植物下定义展开。为了便于讨论,参加活动的老师依专业背景分成生物专业背景组和其他专业背景组。这一问题的提出是有原因的,死记硬背现行教材的定义并不难,但碰到实际情况就会出现不少的问题,学员们就遇到了这样的困难。其他专业背景组的老师通过观察、解剖银杏的种子,甚至提出了银杏应归属被子植物的惊人结论;专业组的部分老师也在板栗是种子还是果实的问题上遇到了困难。
针对这一现象,薛教授与学员们共同参与,对一种极为普通的植物——油菜花,进行了完全花的形态结构的解剖观察,并深入浅出地使全体学员认识到,对于植物花结构模型的理解是普通中国人学习植物科学入门的关键,甚至是中国古代包括李时珍等学者无法超越“本草学”而涉入真正的植物学(科学)研究的根本原因。从而特别强调了在教学设计中应特别强调如何启发学生探究花结构方法及重要性。整个探究过程由花的模型到果实、种子的形成,自己建构被子植物的基本概念;接着,由油菜种子引入到银杏(白果)、松子、苏铁种子是如何发育出来的?通过科学观察几种植物的雌雄花的形态结构和胚珠(大孢子囊)发育为种子的过程,学员们自己就可以理解到:原来苏铁、白果的胚珠在发育长大的过程中并不象油菜胚珠那样被外面的闭合的果皮(子房壁)包裹着:“这就是什么叫裸子植物。”薛教授让学员们体验到裸子植物原来是这样“裸露”的。
整个探讨过程形式多样,气氛热烈,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问题的实质渐渐清晰起来。与会教师纷纷表示从这场生动的探究活动中得到探究学习和探究方法的提升。
在本次探究活动中,薛教授还结合中西方科技史,阐述植物科学发展的历程,深刻的指出科学教育将如影响未来国人科学创新能力及国力强胜的道理,引导教师摒弃过去照搬教材、死背书本基本概念的传统方法。建议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求问题的实质,并在求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