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跃成员
热门视频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首先,罗教授简要地介绍了Michael教授在科学教育领域所做的工作。Michael是一位知名的科学教育家,曾参与起草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主持过多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艾森豪威尔基金会资助的项目,并在多个重要的学术团体中担任过重要职务,如1984-1987,他担任美国全国科学教学研究会的会长(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Padilla教授学术成就辉煌,著述丰硕,特别是他主编的《科学探索者》被翻译为中文出版后,得到了中国科学教师和科学教育工作者的评评。
在听众热烈的掌声中,这位神采奕奕的科学教育家开始了精彩的演讲。通常在这样“大班额”的情况下,大教授一般是坐在讲台上,大谈特谈一通。而这位美国教授却从讲台和讲稿中走了出来,令人耳目一新。他巧妙地利用身体语言和悦耳的英语很快就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在近四百人的讲堂,能自由演讲已经不多见,居然也能进行互动式的探究。
Michael教授要每一位听众拿出纸张,看能折几次后,再也不能折下去了,并要求他们设计方案看折的次数与什么因素有关。台下的答案是很多的。教授对那些能折九或十次以上的听众,幽默地称之为乐观主义者。在面临互动中多种探究方案和许多的质疑,能很好地引导,并且又回到主题,因为这个互动就是为了说明探究的特征的。所谓“拿地起,放得下,收得拢”不就是如此吗?
利用卡通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Michael 教授也做得令人佩服。例如,一副漫画中,一个学生被放入海里,也许是学习潜水,也许是探究海洋的奥秘,而画面上的老师却用脚踩住了学生赖以呼吸的氧气管,令人在笑声中体会到一种悲凉。因为教师给予的支持太多,反而不能成为探究了;而不提供支持,并压抑学生的好奇心,则更是危险。
十分轻松地过了1个小时,所受教益很多。结束报告后,罗教授组织了交流活动,面对各种困惑和问题,Michael教授回答得十分坦率,学员门从中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在总结的发言上,罗教授站在创造力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说明培养一种科学探究文化的重要性,并且认为从美国教授的身上看到的是一种已经融入血液的、形神兼备的科学教学方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