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跃成员
热门视频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最后一天的研修活动强调的仍然是“亲自体验”,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建立起对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认识。“体验”的形式也甚为特别,一是野外科学考察,一是主题式探究。
“爬山看溶洞居然能获得如此教益——我真没想到”
到公园去开展研修活动,的确颇为让人兴奋。但一开始,也许大家有的只是暂时走出狭小的教室,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和欣赏神往已久的桂林山水的简单期待,对于这在公园的活动究竟能有多少学术价值似乎满腹狐疑,因而,到最后反思活动的收获时,学员们才会如此地感觉意外。
这可谓研修班中开放性最强的活动,包括两项内容:穿山岩岩溶地质考察与穿山植被情况考察。。薛跃规教授和吴德汉老师带领学员一早就来到了桂林市的知名旅游景点——穿山公园,开始这为时一个上午的短暂野外科学考察活动。
由于本次研修班人数较多,考察活动便分两组轮换进行。穿山岩鬼斧神工般的溶洞景观和绚丽多彩的灯光渲染显然很令学员们惊叹,但更吸引大家的却是吴老师从古至今,由表及里的现场解析。站在地质学的角度,结合溶洞里的石柱、石钟乳、石笋、石花、石瀑、石幔、石枝、石梯田、石厅、晶针、鹅管等景观,他现场为学员们解释了各种景观的特点、价值、形成的来龙去脉及其发展的可能走势,听得大伙如痴如醉,他同时就如何将这些自然资源在相关科学内容的教学时充分利用好的话题启迪大家。
![]() |
美丽的景色
和吴老师带领大家“钻入山洞”不同,薛跃规教授则带着另一队人马“爬上山头”,对穿山的植被情况进行考察。作为专攻植物的生物学博士,薛教授信手拈来,以眼前所观察到的植物为例,从山脚到山顶,从雨林、阔叶林、混交林到针叶林,从植被类型、气候带与植被的关系到某些植物的原生地及其生长情况,他边走边讲,一路上向大家介绍了丰富的植物学知识;鉴于学员中原来修生物学的老师较少,他还多次现场示范,教大家如何通过叶形、花蕊、果实等特征来识别植物,如何对其进行分类。结合考察的实际情景,薛教授还引导着学员们围绕在科学课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相关野外考察活动、如何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资源来实施教学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三个多小时“上山入洞”的活动虽然消耗了学员们不少体力,但大家普遍感觉特别愉快,也颇为兴奋,纷纷表示有些这种“另类”的参观让他们获益良多,特别在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启发很大。
“可以亲自动手的主题探究——我喜欢”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教师自身的探究能力与意识水平又对与科学探究有关的教学影响深刻,因而,研修班特别注重提供给学员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来充分感受到探究的魅力,学习探究的方法和提高探究式教学的能力,于是,利用研修活动这最后一天的下午,特别安排了主题式探究的活动。
活动涉及不同的科学内容和主题,分A、B、C三组进行。
A组活动是刘小兵老师主持的关于“静电实验”的探究活动。首先,刘老师与学员们一起动手做一些老师们普遍反映比较困难的静电实验,并与学员们分析了静电实验失败的原因,然后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如吸管、鞋盒等)亲自动手进行简单的验电器制作尝试,并用自制的验电器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绝缘材料(如木块、橡胶皮、漆包线等)的绝缘性能加以检验。最后,大家共同就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物质进行科学小制作的话题进行了交流。
![]() |
“亲自动手——我的验电器我自己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