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兴华科学教育网 >> 兴华学苑 >> 苑士团队 >> 第六期 >> 正文

活跃成员

热门视频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主题探究:蜡烛的火焰
作者:刘韬容    文章来源:兴华科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0

下午的主题探究活动分三组进行,分别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探究活动在物理实验楼401由赵光平博士主持,主题是探究蜡烛的火焰。探究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共分为三组,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五个老师组成一个合作小组。

“每个老师都见过蜡烛也点燃过,请在纸上画出蜡烛的火焰。”活动一开始,赵博士就笑咪咪的说道。见老师们画好后,他接着问 “如果把蜡烛横放,火焰会怎么样?” “火焰应该向上”,“不会吧,可能会横着”教室里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你们为什么这么认为?”赵博士鼓励老师们说出预测的理由。“我认为是热空气上升带动火焰向上。”“我有不同的看法……”面对各种各样的看法,赵博士一点儿也不忙着告诉答案,而是要求老师们把桌子上的蜡烛点燃看看。老师们点燃蜡烛后,迫切地观察蜡烛竖放和横放时火焰的形状。看到实验后,一些老师兴高采烈,因为实验现象与他们的预测一致;一些老师则非常惊讶,“怎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蜡烛火焰总是向上与蜡烛火焰的形状肯定有关。”一些老师通过认真观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蜡烛的火焰有三层,为什么内焰的颜色有点暗?”很少这么认真地观察身边如此熟悉的烛焰,看来疑惑还真不少。老师们开始围绕疑点问题展开争辩、反驳与论证,最后问题集中到“蜡烛燃烧的到底是什么?液态的蜡还是气态的蜡?”

“如果燃烧的是气态的蜡,那么气体在火焰的哪一部分?怎么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赵博士不失时机地提问引起老师们进一步的思考。“我想到了,用短试管从内焰中导出气体,看气体是否可以点燃。”“对,这个办法好,我们一起来实验吧。”经过老师们的相互合作,一些组已经点燃了导出的气体,实验成功组的老师兴奋不已,“赵博士快来看……”,看来老师们开始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探究的惊奇和成功的喜悦。  

“看来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探究出一些我们平时想当然或忽视的问题。但是我们还不能证明蜡烛燃烧的就是蜡蒸气。”赵博士在充分肯定了老师们的成功之后,又提出新的挑战。活动就这样层层深入,整个教室的气氛甚是热烈,老师们一会儿沉思,一会儿讨论,一会儿争辩,一会儿实验……

在活动快要结束时,又一次令老师们深有感触的是“蜡烛熄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的小活动。竖直立于桌面的一个两升的可乐瓶下端的两侧各剪了一个小洞,当赵博士把一根点燃的小蜡烛放到没有盖的瓶口时,烛焰摇曳几下就熄灭了。“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老师们几乎是不假思索地齐声回答:“都是二氧化碳惹的祸。”“能用对比实验证明你的猜测吗?”“我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同时改变了两个以上的变量。”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组内的老师不断地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好像我们最初的判断有问题。”“对,应该是对流的原因。”“可是,这么微弱的对流怎么可能熄灭蜡烛?”“哦,我知道了,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对流吹散了内焰部分的蜡蒸气。”“可以用燃烧的木炭进行对比。”……看来老师们已经初步领会了探究的本质,面对疑问学会自己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老师们始终快乐地“沉浸”于探究活动中,三个半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活动结束后,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们都觉得意犹味尽,感触良多,一些老师纷纷感慨到:“赵博士设计的探究活动给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科学的思维课,面对科学我们不能想当然,实验中我们自认为可能性很小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素都可能对实验结果起关键性作用。” “亲历这样的探究活动真是令我终生难忘。”“如果每个老师都能亲历这样的探究活动,他就不会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对探究性教学的追求。”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名: E-mail: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