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兴华科学教育网 >> 兴华学苑 >> 苑士团队 >> 第六期 >> 正文

活跃成员

热门视频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执着奔走于物理教育一线的“工作狂”——黄恕伯老师印象
作者:黄春勇 杨智慧    文章来源:兴华科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31

“我已把物理教育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物理教育和我分不开了,这完全是一种情结。”刚下火车的黄恕伯老师略显疲惫,但是一到我们的研修课堂上却立马精神焕发起来,是什么让一位年过花甲的物理老师不远千里,顶着寒风来到我们的研修课堂?正如黄老师自己所说:这是一种情结!

纵观黄老师的发展历程:高中毕业即走上讲台,从一名初级教师逐渐成长为全国闻名的物理特级教师,整个过程恰好应证了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着对物理教育的浓厚兴趣,几十年来,在反复的理论研习与教学实践过程中,黄老师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物理教学经验,还从理论及实践的层面对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侧面进行了深入地探索。

去年,在广东开会的黄老师,碰到现行高考记分制度下产生的一个新问题,马上联系了几位志同道合的一线老师研究起来,没有科研经费,没有任何其他功利因素,在数月的深入调查研究中,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是常有的事,对一个已年过六旬的老人来说这是何其不易!但黄老师坚持下来了,并且还和他的伙伴们一同提出了一个更合理的优化的方案。这完全是出于对教育的深厚感情而为教育做的实事和无私奉献。

有人说他是为工作而生,对物理教育的感情已完全等同于对生命的热爱。在一次私下里的交谈中,黄老师一本正经地“吹嘘”自己对全国许多城市机场的电源插座位置非常了解,起初听到这话的时候颇为费解,但经过他的解释,我们不得不再次对黄老师由衷地肃然起敬来。原因是这样的:课程改革的施行让他这样的忙人更忙了,时常需要奔走于全国各地从事调研、考察及讲学等工作,有时候事情太多而又集中在一起,他便不得不做起了“空中飞人”,甚至每天都得在天上飞。为了充分利用哪怕是候机的那点儿时间来工作,他总是随身携带着笔记本电脑,但电池往往不够用,于是,他便常常在机场里找电源插座,而找的次数多了,他所“吹嘘”的事也就是的的确确的了。进一步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黄老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表,对他来说,每时每刻都可以是工作的时间,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一旦有空,他便打开那台已稍显陈旧的IBM笔记本电脑,开始做他所挚爱的物理教育研究。“上车也是上班,打开电脑便是开始工作,呵呵”,黄老师这样轻松而戏谑地对我们说。

几十年如一日的“拼命”工作,也得来了沉甸甸的果实,如今的黄老师已是桃李满天下,他指导的学生创造发明作品先后8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4枚;他的教学思想对物理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成长经历鼓舞和激励着无数的一线教师;他骄人的业绩也让《人民教育》、《教坛名家》等书刊誉他为“物理教育心理学的曙光”、“摘取教学艺术明珠”的人,并先后获得南昌市特模、江西省劳模、“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更是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的至高荣誉。

目前,61岁的黄恕伯老师继续奔走在课程改革的一线,仍然频繁地穿梭于各个实验区的课堂。“我已经退休了,可以抛开任何功名利禄,现在就是凭着满腔热血和对物理教育的执着追求,来到这个科学研讨课堂,和一帮共同执着于科学教育的老师、学者们,共同探寻科学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黄恕伯老师这样概括了他此番来桂林的目的,而这也是他执着于教育研究的终极动力。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名: E-mail: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