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兴华科学教育网 >> 兴华学苑 >> 苑士团队 >> 研究生 >> 课程教学 >> 正文

活跃成员

热门视频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谁能走得更远?
作者:袁静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14

袁静

(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07级硕士研究生)

在讨论“投身教育改革的动力”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个故事:一个哲学家看见几个搬运工在装卸砖头。于是,走上前去问:“大叔,看您汗流浃背的样子,一定是累坏了吧?”搬运工甲回答说:“累坏了,要不是为了混口饭吃,才不干这种粗活!赚不了几个钱,累得却半死……”搬运工乙笑着说:“累不累都无所谓,总之要把工作完成。”说完,他就推着盛满砖的手推车径直往工地走去。此时,哲学家似乎听见了远处的歌声,顺着声音的方向走去,竟然发现哼着小曲的人是搬砖工人丙,不禁愣住了。丙也看见了他,并且觉察到了他诧异的表情,笑着说:“是不是觉得我很怪阿,这么热的天气,搬砖还有心思唱歌。”“恩,是啊,为什么呀?”哲学家好奇地问道。丙回答道:“搬砖固然枯燥,可是我搬砖是为了建造世上伟大的建筑,意义重大,并且我已经找到了搬砖的乐趣,不觉得它是负担。”

为什么做同一件事,不同的思维角度,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效率?在研一的那次试卷评阅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这三个搬运工的感受。

刚开始评卷的时候还觉得有点新鲜感,但两天过后就开始埋怨了:为什么要改这么多试卷,一点意思也没有。于是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请假,然后去做别的事情。组长见我总是请假,就把我的出勤时间与其他同学做了个对比,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逃避会给其他同学带去很多的麻烦。于是每天会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但工作索然无味,非常枯燥。有一次,海燕师姐让我去看一份试卷里的答案:“鸡蛋是鸡生的,花生是花生的”。看完之后,哈哈大笑,觉得这些学生们还真幽默。回想起自己这道题的试卷里其实也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答案,于是在改试卷的过程中就开始认真起来。起初也只是找一些能让大家开怀大笑的例子,让改卷那十分紧张的气氛放松下来。正是在这寻找的过程中,我发现高水平的答案是相似的,其它水平的答案各有各的不足,学生们的解释可以让我们推断出他为什么会那样想。有些初中生的解释居然会如此的天马行空,不合逻辑,好笑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想象力。

从埋怨到接受现实,再到后来开始喜欢上这份工作,我也在想那份动力来自于哪里?物理公式给了我一些提示:W=FSS=at2/2

刚开始这份动力只是来自于压力,对我而言,根本就不是动力,而只是摩擦力,内化成为了一种阻力,心里满是不情愿,但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做;后来有了一点点动力,但也只仅限于完成自己的任务;是因为从学生的答案中找到了乐趣,才真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情,而且从中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发现一些有意义的事。

有了动力,如何可以产生更强大更持久的功效?人一辈子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能够做的事情也很有限,所以在不断探索世界、扩大眼界、博览群书的时候,能够让自己专注起来,一心一意熟读几本书、学习一个专业、做成一个事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我经常把自己的时间花在不同的方向,不能定下来专心做一件事情,这样反而使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把精力分散到不同的事情上,可能会导致任何事情都做不好。

教育改革到底能走多远,可以产生多大的功效,不仅仅与动力有关,还与教育改革选择的方向和可以持续的时间有关。参与教育改革的人,不仅仅是研究员,一线的老师们,应该还包括学生甚至家长们,他们都是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推动人。然而他们却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能够分出一些放在学生身上的精力被分散了很多。但是,仍然会有像第三位搬运工那样的教育工作者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而且能从中找到乐趣吧。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名: E-mail: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