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兴华科学教育网 >> 兴华学苑 >> 苑士团队 >> 研究生 >> 课程教学 >> 正文

活跃成员

热门视频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在探究中学教“探究”
作者:陆丽霞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6

在探究中学教“探究”

——由第一次参与科学探究引发的思考

陆丽霞

(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07级硕士研究生)

真正接触到科学探究,是在2006年。那时我在武汉的一所初中实习,因为要做一次实习汇报,我和我的同学绞尽脑汁地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而后又颇费周折地给八年级的一个班上了这堂探究课。直至今日,我仍然感谢这堂课,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第一次体会到探究魅力的喜悦与难忘,更带给我对于科学教师成长的不断思考。

“月饼脱氧剂成分的探究”之案例纪实

1. 课题的确定——一个“意外”的开始

在实习开始时,我们就有计划地想要开展探究活动,但是在课外还是在课内开展,开展的时间需要多长却一直没有确定。最后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学校课时安排等方面的原因,确定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课堂内完成。那么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在课堂内进行探究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指导老师张老师给我们看了一篇关于月饼脱氧剂的文章。看完后我们茅塞顿开——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探究课题吗,既可以很好地与生活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联系他们所学的知识。于是,我们把探究的课题锁定了“月饼脱氧剂”。

这实在是个“意外”的开始,老师的一篇文章让在黑暗中摸索的我们看到了一丝光亮。这个“意外”也让我们意识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有许多可以挖掘、利用的素材,我们缺少的是敏锐的“嗅觉”。

2. 探究活动的设计过程——“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追求开放的探究课堂,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精心的活动设计,相反,我们在探究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地上演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好戏。

1)设计——亲身体验一回“科学探究”

探究课题确定之后,我们面临着另一个挑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呢?老实说连我们自己都未曾经历过一次科学探究,现在要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确实感觉比较吃力。如何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猜想?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他们所学的知识对脱氧剂的成分进行分析?……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怎么办?冥思苦想但却还是很困惑。最后我们决定,来个“角色扮演”,我们扮演学生,先对这个月饼脱氧剂进行“探究”。但和学生所不同的是,我们“探究”的并不是它的成分,而是“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来开展探究活动。

通过查资料我们发现,脱氧剂的成分很多,以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不可能将其全部探究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确定一个探究所要达到的程度,并且确定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达到这样的结果。于是我们开始了“探究”。整个过程我们的“指导思想”都很明确,就是要将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探究中来,让学生学以致用。

根据这样的思想,我们设计了探究大概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入手,分以下两步对脱氧剂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脱氧剂的成分是什么?——→学生猜想

引导:①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气味

      ②化学性质:根据猜想,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分析成分,得出结论

在探究化学性质时,我们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可以利用他们刚刚学习的酸、碱、盐的知识,还有混合物、纯净物的知识进行探究,这样就很好的联系了课本的知识。但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探究,最后得到的结果却令我们有点失望,因为能够探究到的脱氧剂成分很少,只能确定脱氧剂中含有铁元素、硫元素、氯离子,并不能肯定里面含有铁粉。而活性铁粉却是脱氧剂中最主要的成分,连主要的成分都无法探究出来,这样的探究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我们当时一个很强烈的感受,这让我们不禁地质疑起我们整个的探究思路来。在我们最困惑的时候,老师的一番指点让我们顿悟:为什么一定要探究出个结果来才算是成功的呢?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他们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能够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就已经很好了,至于结果,他们也确实能够探究出一些成分,这不也是一种收获吗?我们太关注探究的结果了,其实过程也很重要。于是我们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确定了探究的思路。

2)试讲——“改变原来的设计”

原本费了很大的周折才完成的设计思路,怎么又改变了呢?这还得从试讲说起。我们的设计成型之后,老师要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试讲。在那次试讲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探究中并不会跟着教师思路走,他们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如果只按照我们原先设定的思路探究,势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这便违背了我们进行探究的初衷。我们太习惯于安排好一切,让学生跟着我们走,自动跳入我们设好的陷阱,然后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便觉得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幸好现在问题发现得早,我们还可以及时地纠正。那么要如何纠正呢?我们再一次遭遇了挑战。终于发现要呈现一次科学探究课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真可谓“一波多折”啊。

既然我们原来的错误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反过来,放开手脚让学生探究呢?在老师的指导下,这样的意识渐渐地在我们的脑海中清晰起来。我们只要不远离我们原来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他们的知识水平上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吗?于是我们将探究的方案最终确定下来:让学生充分的猜想,并在这个猜想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进行分析,我们教师所要做的是在一旁引导,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 探究课堂—— 从一个“助教”的角度

探究课终于如期开展了。我们的计划是我们八个人中,陈小梅做主讲,控制整个探究的进程,刘秋月做记录员,负责记录学生的探究数据和结论,其余的人是“助教”,维持课堂秩序。全班共分成了8个小组。我们还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活动,看哪个组提出的观点多,有价值,纪律好,哪个组就是第一名。这节课一开始还是很顺利的,学生对这个脱氧剂很感兴趣,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猜想。我所负责的第一组表现得很踊跃,第一个提出猜想,他们认为脱氧剂是由铁粉、有机物、碱组成的,那么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呢?当他们将这些猜想告诉主讲陈小梅之后,老师立即引导他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其他组的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于是,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之后,学生们便开始动手实验,验证假设。

活动进行到这里,都很顺利。每个小组都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每隔一段时间,老师就让学生汇报探究的进展(比如,有哪些猜想已经证实了?依据是什么?等等)由于采取的是比赛的方式,学生们都很努力地进行着自己的探究。可是到了后来,随着探究的深入,每个小组的步调越来越不一致,这个小组得到一种结果需要马上汇报,而另外的小组却还在忙着探究,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人的汇报,考虑到这一点,陈小梅干脆将探究变成了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于是我们这些助教就要分别在各自的组里对学生引导了。

在我的这个组里,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学生先是将脱氧剂与盐酸反应,发现生成了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据此判断含有硫元素;他们猜想脱氧剂含有铁,就用磁铁去吸引,发现固体粉末全部被吸引了,他们觉得确实是含有铁粉,这时我在一旁质疑:是不是只有铁粉能被磁铁吸引呢?听到这个问题,学生做了一下思考,发现自己的推断过于绝对,思维不严密,立刻纠正了刚才的观点,又从另外的角度去进行思考、验证。这样的事情会经常地出现,,这老师必须要对其加以引导,培养他们严密的逻辑及思考习惯。

最后这节探究课还是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生通过思考、动手,探究出了脱氧剂中的一些成分,有些成分还出乎我们的预料,如探究出了脱氧剂中含有水分、炭粉等。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名: E-mail: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验证码: